close

原文刊載於 Yahoo!奇摩運動網 2008/9/9

「中華職棒存續危機」系列四

在國際賽失利後如往常一般,棒協一定會召開一場大型檢討會來個大拜拜,這次奧運賽後當然也不例外,而「願意負起全部責任」的總教練洪一中因為職棒補賽不克前來參加,但卻也在檢討會的前夕,發表了對於救職棒的兩個方法,其中一個是找大企業接手球隊,這個想法雖然已是老生常談,而且有點一廂情願,但畢竟沒太大的爭議,大家都歡迎大企業來經營職棒,但另一個方法竟然是要訂定球員出國打球的標準,那可就不敢令人恭維了!

他認為好球員可以出國發展,但CPBL應該訂出標準,若國外球隊的簽約金超過20萬美元以上,聯盟才能同意讓選手在未來挑戰失敗後回國打中華職棒。

這種想法居然也從洪一中的口中說出,還真是讓人難以置信!

還記得幾年前,CPBL秘書長李文彬代表聯盟也曾提出過類似的10年條款,當時遭到輿論及球迷的抨擊後便不了了之,沒想到這次由洪一中來出招,內容更是換湯不換藥,可見不光只有CPBL經營高層的思維有問題而已,連洪一中都一樣,其他各隊的教練也難保沒有同樣的認知,難道他們都不知道中職真正的問題出在哪兒嗎?

球員涉賭的問題當然是首要之惡,但更糟的是,除了少數兩、三支球隊努力在經營外,對於新生代球員來說,在CPBL真的看不到更好的願景。經營了19年的中職,軟硬體設備、典章制度和球員的養成制度依然不全,看到王建民和胡金龍這些挑戰MLB成功的例子後,只要有機會受到國外球探青睞的球員,都會想去外面闖闖,一方面可試試自己的能耐,看看自己的極限在哪,要是真能順利挑戰最高殿堂,名利雙收自然不在話下,但即使後來挑戰失敗,至少也在小聯盟農場的養育過程中,提昇了自己的能力以及獲得更正確的棒球觀念。

因此球員該不該出國根本與簽約金大小無關,因為台灣許多球隊均缺乏完整的養成制度,也才讓少部分球員即使簽約金較低,有機會還是願意出國。而且簽約金的大小與上MLB的機率也非完全成正比,像胡金龍當年出國時,簽約金據說也只在美金15萬到20萬之間,但當年台灣有多少人看好他可以站上大聯盟?高中時代不受矚目的捕手蔡孟修,今年跌破眾人眼鏡意外被亞特蘭大勇士隊簽下,簽約金也只在10萬美元左右,還好有MLB球探的慧眼識英雄,不然他會受到CPBL的重視嗎?即使進入CPBL他就拿得到超過10萬美元(約台幣310多萬)的簽約金嗎?

真的希望CPBL的在位者不要再提出這種無厘頭的想法,想辦法提昇自己的體質,讓中職的制度更健全才是救職棒的最好方法。而且說實話,這幾年這麼多球員紛紛出國挑戰大聯盟,成功的畢竟是少數,練個幾年功之後,絕大部分最終還是會回國發展,而這批受過小聯盟農場洗禮甚至是上過大聯盟的球員未來回歸CPBL之後,無論是在球技還是觀念上,其實會帶來更多正面的影響,等他們未來當上教練之後,更會對台灣棒球帶來新一波的良性衝擊,其實最終受惠的還是台灣整體的棒球環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