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載於 Yahoo!奇摩運動網 2008/11/28

《風雨過後,必定萬里晴空》系列探討(六)


從中正機場返回台北途中,我一臉不悅,像極了窗外陰霾的天氣,坐在車內的死黨,明顯感受氣氛凝重,不時藉故高談他這一趟走得多匆忙,要不是頂頭上司堅持讓他提前休聖誕假期,可能要等到12月中,才有長假可放。

我的不高興,是因為說了大半年的事情---託付他帶回的洋基外套與球帽,竟在臨上飛機前,送給他公司主管的兒子,當生日禮物。

「你真大方!你這一送,我又要等上大半年。」
「別酸我!下次回台灣時,我買道奇隊的送你。」
「道奇的我早就有了。之前我原本就看好郭泓志左投的優勢,要是沒受傷的困擾,他應該會投得出來的。」
「我們棒球真不簡單!」
「只不過這幾年有些掉下來........。」
兩人從兵敗北京奧運,到小學第一次參加全國少棒選拔賽時,站在華興中學棒球隊旁,活像鄉巴佬進城,還大大驚呼,為什麼可以將姓名繡在球衣背後。誰料若干年後,兩人在車上談得,竟是棒球最高殿堂,美國大聯盟的種種。

「記得我們最後一起看棒球,是什麼時候嗎?」對於這位從小到大的玩伴,週遭生活軌跡,像是重疊的經緯線,時而交叉密合,又時而漸行漸遠。

「1997年!你赴美前,我們一起看台北太陽與台中金剛的比賽。」

這對於許多新生代的球迷而言,或許並不熟悉,短命的台灣大聯盟如曇花一現,在台灣這蕞爾小國,前後維繫了六年。曾幾何時,我們的國球之靈,如全民運動般於街頭巷尾神氣活現著,從樂樂棒球到各項業餘聯賽蓬勃不已,在鼎盛時期,這人口僅2300萬的國境內,職業球隊有11隊、業餘球隊(含大學)高達40多隊,以及正準備投入正規棒球市場的高中球隊,創下台灣棒球史上,最巔峰的紀錄93隊!除正式每年所舉辦甲、乙組聯賽,民間、地區自行組隊,利用週末假日辦理季賽的球隊組織,更比比皆是。

「那時你不是預言未來台灣大聯盟的經營,會比中華職棒聯盟更為盛況?」死黨提起當年我們之間的爭辯,總是得理不饒人,像是連珠炮似的,一而再,再而三。最後兩聯盟合併,卻未招引更多球迷進場,1+1不等於2,再次得到反向的新註解。

「我們爭辯的地方,不只有這個吧!」死黨在當時國內一片經濟榮景下,毅然辭去令人稱羨的本土銀行襄理位置,赴美成為「旅外行員」,眾多至親好友的力阻,卻喚不回他去意已堅的鐵石心腸。

「我寧可在大家都看好的時候,選擇一條孤寂的路程去開疆拓土。」這是他唯一的理由。對應現在,十多年過去了,曾經也是冷眼旁觀的自己,卻有不勝欷噓的感覺。

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大陸,以當時台灣經濟實力與特殊地理優勢,大有機會取代香港,成為亞洲航運、金融中樞。當前、前執政時期,各方經貿專家與政府閣員早就擘畫政策藍圖,各項建設施行後,將大大提升台灣競爭力與大幅增加國民生活所得,屆時台灣至少要翻好幾番。

未料,政策未能延續下去,以及政黨輪替等因素,台灣非但未能取代香港,反而在陸資大舉進入香港、韓國振興經濟,以及日本走出經濟泡沫後,台灣本身經濟發展急速被邊緣化,最後連「亞洲四條小龍」的口號,都成昨日之勇,未敢再搬上檯面了。

從20年前,早已推動的新銀行法,傳統的三商銀釋出官股由人民承購,私人企業得以設立銀行,開放外資進入台灣金融市場,到本土型金融危機、銀行破產…..近年來二次金改,金控合併…..台灣整整走了一大循環,又回到原本的規模經濟,僅剩八家的大型金控,恰巧與當初國內銀行數類同。

有誰還會再談論,當初如雷貫耳的所謂「亞太營運、經貿中心」、「亞洲金融市場」?

在這20年我們得到什麼?台灣是否在這一大循環中脫胎換骨,生聚教訓,預備好為下一次經濟榮景,在失敗中學習經驗,重新出發?

並不,當時間過了,台灣白白渡過一大段空窗期,而最好的時機卻已不再。

再回頭看看我們摯愛的棒球,就如同台灣的經濟發展,與民眾息息相關,密不可分;曾經我們在亞錦賽與日、韓爭作盟主、不分軒輊;在世錦賽時,嚴重威脅美、古巴等超強勁旅;也曾在奧運殿堂勇奪棒球比賽亞軍;這曾經享譽國際體壇的「棒球王國」,從職棒初創、興盛、分裂、合併、衰退,如今又回歸最初四隊的原點,這到底是谷底?還是另一波循環的起點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