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棒開打了!下班後,騎著愛車殺到新莊球場,為支持的球隊加油。嗯,飆車果然有用,提早半小時進場,搶到最前面的座位,可以更清楚的看到球員。

 


不過,一想到「最前排」就有氣,因為台灣球場都把界外區弄得超大!即使坐在第一排,還是只能與球員遙遙相望,不像美國職棒,前幾排球迷都非常貼近比賽,真正能體會「身歷其境」的看球快感。


想想看,親臨球場卻只能隔靴搔癢,不能近距離看個仔細,還不如在家看轉播,還有特寫畫面和慢動作重播哩!誰叫台灣的球場都是一個樣兒:把觀眾遠遠隔開,無法感受球員的汗水與熱力。


雖說,球員才是主角,球迷只是旁觀者,不應打擾其演出,所以適當地隔離兩者有其必要。然而,「隔離」不等於「隔絕」,棒球規則既已明訂界外區多大就夠了,台灣的新球場,界外區卻還在比大,大到去看球居然要帶望遠鏡,真是奇怪。


縱觀台灣新球場的設計,明顯地抄襲日本近幾年的風格,把界外區弄得像一條鴻溝。日本的職棒球員,為了突顯地位,會刻意與觀眾保持距離,藉架高自己來塑造專業形象。然而,這種東方文化慣有的「上與下」思維,所建構出的觀賞環境,卻讓棒球運動在拓展新球迷的行動中受挫,因為現在有太多更刺激的活動,隨隨便便就能搶走e世代的焦點,如果叫他們買票擠進球場,卻只能遠遠地朝聖,對這些天之驕子來說,簡直無聊到極點。


反觀美國,無論球場新舊,觀眾席一個比一個更靠近比賽場地,球迷看球也更投入,甚至在發生了數次觀眾介入比賽的事件後,也不曾聽人家說要把球迷趕到後面去。因為親近球星有助於推廣棒球,所以老美職棒經濟體系的總產值,十餘年來才會暴增一倍以上。反之,日本則是頻頻上演球團經營不善、認賠脫手的悲劇。


當然,有人會說界外區大一點比較安全,可以避免觀眾被強勁的界外球打傷。其實要保護球迷,用網子就夠了,跟距離遠近是兩碼子事,球場安全與看球樂趣,絕對可以並行不悖,況且「安全」也是東方保守思維下,排擠異議的藉口。別忘了,界外區較小,擊出界外球被接殺的機會相對大減,打者不易「冤死」,多幾次打擊機會,比賽自然好看。畢竟高比分的打擊戰比低比分的投手戰討喜多了!


而且,如果距離近就一定不安全,那美國的球場豈不加倍危險?因為他們水準最高,球員擊出的球最強,所以現場球迷應該經常慘遭球吻!然而,這類意外卻少之又少,倒是常出現球迷與球員搶接界外球的趣味鏡頭。畢竟球迷是棒球產業中相當重要的角色,球場的設計讓他們完全融入比賽,絕對值回票價。


由此可見,同樣是棒球,在不同的社會中,意義也大不相同。東方棒球強調尊重,球迷抱著敬畏的心看待選手;西方棒球強調參與,球迷帶著愉悅的心投入比賽。為什麼美國球迷從球賽中能獲得更多樂趣、與棒球的親密關係也在我們之上?這種文化上的差距,值得我們深思。


想了一堆,不知不覺,這場球已經打了快三個半小時,居然還沒結束。唉!習慣細火慢燉的台灣職棒,真讓人不耐煩。我心裡突然浮現一個矛盾的想法:有朝一日新球場的界外區真的縮小了,比賽也真的變成打擊戰,會不會反而拖得更久呢?好羨慕美國職棒火力四射卻節奏明快、球場設備既先進又具有親和力!


感謝!裁判終於喊出「比賽結束」,十點半了,我得趕快回家,明天還要上班呢。至於理想中的球場,就到夢中追尋吧!


本文原載於2005.3.25 中國時報(黃冠雄/邊邊角角棒球論壇成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unhittables 的頭像
    unhittables

    ◆邊邊角角棒球論壇◆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