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文原刊載於UDN 聯合新聞網 2008/8/25(張博亭/邊邊角角棒球論壇成員)
強隊較佔優勢,誰說的?

本系列上一篇提到,從整體投打實力來看,強隊可能是佔優勢的一方,然而,若從棒球場上強調的心理層面來看呢?

當強隊帶著戰力優勢上場比賽時,或許本身就有輕敵的想法,比賽剛開始的拉鋸,對他們來說,可能認為狀況還沒完全發揮,比賽後段就能輕易甩開對手,然而,如果僵局一路持續下去,可能就會開始感到慌張,實際上,背負著「必勝」期待的強隊,的確可能比不被看好的弱隊更容易慌張。大家都認為他們會贏,甚至連對手也認為他們會贏,結果卻往往會出現難以預測的戰局。

此時,最可怕的地方在於,當弱隊發現強隊的心理強度不過如此時,反而會激起「想要爆冷門」的贏球欲望,於是會主動展開攻勢。對強隊而言,「僵局」的情況隨著攻守的來往交替,在心理上的消長之間會對其造成無比壓力,因此進入延長賽就成為難以避免的結果了。

而強隊之所以不想進入突破僵局制(因為強隊普遍認為此新制是對弱隊有利),是因為無法忍受這種「不當得利」,不希望因為制度反而讓弱隊站在與自己同一條起跑線上,於是為了尋求突破,在進入突破僵局制之前,可能就會提早使用其後備資源(比如終結者提早出場,或換上打擊較弱但速度較快的代跑者),因而破壞了球隊本身既有的比賽節奏,甚至出現後續的脫序情況。

棒球是一種兼具節奏感與韻律感的運動,強隊之所以強,除了攻守戰力較優之外,另一點是因為它在掌控節奏上的表現較為突出。而之所以會進入突破僵局制,是因為節奏被破壞之後,卻發現並沒有達到預期的贏球效果。在這樣的情況下,確實有可能在應付對手死纏爛打的同時,提早消耗了自己。

既然強隊的底牌在「突破僵局制」使用前都亮盡了,氣勢可能從此時此刻開始逆轉。此時,弱隊的資源劣勢已經沒有那麼明顯了,於是十一局以後每局免費送兩個跑者上壘,就提供了弱隊絕佳的反擊機會。

棒球比賽很特別,退場的球員就不能再上場。回想奧運兩岸大戰,中華隊提早換下受傷的陳金鋒,派上郭嚴文代跑,期望能跑回致勝分,結果沒有成功,當「突破僵局制」出現時,沒有其他代打可換,代打第四棒的郭嚴文反而成為對方抓雙殺的最好對象。

從心理層面分析,「突破僵局制」的啟用,確實考驗著媒體與球迷眼中所謂「強」、「弱」隊的戰術思維,強隊就一定從頭到尾都佔上風嗎?倒也未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