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載於Yahoo運動新聞網 2009/7/29 

土地公倪福德自從被叫上MLB之後,表現愈來愈穩定,已成為老虎隊倚重的牛棚投手之一,這也證明了CPBL也是有相當優秀的球員,有機會可以在大聯盟爭得一席之地,但問題是中職的下一個倪福德在哪裡?人才不是沒有,中職還是有少數幾位頂尖球員有這個實力去闖闖看,但重點是他們出的去嗎? 

要知道倪福德之所以能夠順利闖盪大聯盟,除了本身實力之外,也是拜中信鯨解散之賜,不然即使老虎隊再怎麼積極,如果倪福德的合約中沒有旅外條款,中信鯨也堅持不放人,土地公還不是沒轍?因此對於有志於要挑戰最高殿堂的球員們,最好還是在高中畢業受到MLB球探青睞時,就先出國試試,成功的機會還比較大的多。 

上周曹錦輝在一篇專訪中也談到,他建議年輕球員不必急著出去,除非能要到40萬美金以上的簽約金,不然出國還會加重家人的負擔,而且在低階聯盟也學不到甚麼東西,還不如留在中職磨練,等成熟了再出去闖天下。 

表面上聽起來似乎也有一點道理,因為五萬、十萬的簽約金的確偏低,小聯盟的薪水又少的可憐,小球員往往還需要台灣家人的資助,如果家境不夠優渥,而中職這邊又能給的起較高的月薪,留在台灣也是不得已的選擇,畢竟經濟層面是最現實的考量。 

但如果沒這層顧慮的話,無論如何都該出去闖闖,眼前看到的簽約金和月薪,根本不是重點。首先是年齡的問題,除非是明星級的球員,否則愈晚出去機會就愈小,有機會就應該先去試試,且未來的變數太大,畢竟MLB是所有球員的終極夢想殿堂,一旦能成功站上大聯盟,第一年受委屈的簽約金還怕賺不回來嗎? 

再來是中職的農場問題,目前的二軍只是個假象,幾支球團只是在應付體委會的政策和球迷的期待,根本沒有用心經營二軍,年輕球員怎能在中職受到好的完整訓練?但美國小聯盟系統則不同,農場制度可說是MLB經營中最重要的一環,更是許多小市場球隊依然保有競爭力的原因之一。小聯盟依照球員實力分成好幾個等級,教練團分工明細,年輕球員慢慢從無數的比賽及訓練中增進實力,像陳鏞基、胡金龍就是很明顯的例子,幾年小聯盟的磨練下來,攻守都讓台灣的球迷們耳目一新,光是這些訓練過程對他們來說就已值回票價。 

還有醫療系統的問題,想想看如果郭泓志之前留在台灣發展,現在會有甚麼下場?台灣的球團有這個能力與耐心陪著他動了總共四次的手術嗎(還包含兩次Tommy John手術)?要是他當時沒出國,現在搞不好早就離開球場了吧! 

但曹錦輝會有這種想法也是情有可原,因為他太優秀了,在被洛磯隊簽下之前,他的滑球就已被認定具有大聯盟水準,而他第一年在Low A等級的Asheville就拿下了11勝8敗、ERA 2.73的好成績,對他來說低階聯盟當然學不到甚麼東西,而他簽約金高達220萬美金,當然會覺得五萬十萬的簽約金太委屈,但畢竟不是人人都是曹錦輝。 

倪福德的例子畢竟是個美麗的意外,想從中職畢業放洋到大聯盟之路實在是困難重重,年輕球員們如果有機會還是要盡量去外面看看,而且,就算日後挑戰失敗回來,只要沒受傷,CPBL一堆球團還不是搶著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