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載於 新新聞周刊 1171期 2009/8/12
壓力是什麼?好像很具體,但要清楚描述卻又非常困難,但難歸難,拿壓力來當作表現失常的理由,又變得輕而易舉。
台灣人欠缺熱帶地區人民那種天性樂觀的態度,理應很習慣面對壓力,例如:屬於島國亟欲突破被封鎖欺凌的那種壓力;屬於長期陷入無解循環的藍綠對抗那種壓力;以及你我都度過且無論怎麼都走不出的升學主義壓力。當然啦,最愛把「壓力很大」放在嘴邊的棒球圈人士,就像娛樂圈那些涉毒藝人談及為何吸毒時總是自訴「壓力很大」般,成為全台灣最愛把壓力當藉口的兩大族群,就像路邊小草,想引用就引用,隨性的很!
所以,台灣人超習慣陷於壓力境地,但在壓力面前卻又常常低頭。
剛結束不久的亞錦賽,因為有中國隊參賽,咱們中華隊自然而然背上不能輸給對岸的沈重壓力,即便對岸只派出單一球隊應戰,對自己似乎信心缺缺,幸虧最終我們以高比分猛K對方取得勝利,壓力頓時解放,對日韓的勝負似乎也不那重要了。
在出戰中國對前夕,中職的精神領袖恰恰曾表示:「整體來說,對中國不能敗的壓力部分來自球迷,部分來自政府對體育缺乏重視。」這番話說的很詭異,扭曲了自己打球的態度,也是對球迷的錯誤認知,扯上政府也是莫名其妙的觀點。
球迷是什麼?如果只單純當作在看台上敲打加油棒的那群人,你就開始犯錯了!
球迷,其實是你一生追求棒球榮光、一路在你背後敦促你的動力,也是你打球的「績效」表現。球迷是運動的客戶群,因為客戶支持才有票房以及掌聲,而球迷當然希望你打得好,這樣才能滿足他們看球的慾望,球員打球的目的是為了滿足球迷,以及滿足自己的荷包!而這群球迷非單純因為與你同文同種而支持你,戰績才是最重要的依據,否則你叫中華男子足球隊去比賽,看看會有多少球迷跟隨吧!
而中華棒球這個符號,自從在「威廉波特」揚威立萬後,就變成了台灣人集體吸食的安非他命!誰當上棒球國手,就一定被檢驗與被期待著,英雄的勝出或許可推理出一堆原因,但不被壓力打垮,絕對是不變的關鍵因素,更重要是:不能將壓力與球迷劃上等號!
恰恰沒有弄清楚壓力本身就是競賽的元素之一,參與任何比賽,既然入選代表隊,就負有奪標任務,如果註定墊底或鐵定奪冠,演出如此無趣的戲碼,當然也就不會有任何壓力,球迷也不會有什麼期待….而,你若是運動選手且不被期待,還玩得下去嗎?
成為一個優異的運動者,特別是棒球這個圈子的,你要學會善待壓力,甚至快樂的面對它。有本事就找出壓力源,否則根本不要理會壓力,切勿聽到這兩個字就開始追究責任、東拉西扯,運動員只需做好為奪標而做的訓練,一切就為了奪冠而出發。那些「志在參加」、「雖敗猶榮」的安慰之詞,是政客們的專利,運動員的恥辱!
彭政閔又表示:「沒有人可以改變球迷的想法,如果他們提供的意見是對的,身為球員當然會選擇聆聽,但如果是錯的,就當作訓練EQ。」這句話出現在同一個新聞裡,雖前後矛盾,但說對了還是要給予掌聲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