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彭政閔,你為什麼要輕易點頭?身為職棒十六年第一位月薪衝上三十萬元的球員,除了心情愉悅地向媒體表示「很滿意」之外,為什麼不冷靜一下,思考是否要向連續兩年賺錢的象隊爭取更高待遇?

世界全壘打王王貞治,當年在巨人隊是出了名的乖乖牌,每逢調薪時總是「老闆說了就算」,由於他是隊上的指標性人物,連帶壓縮了隊友薪水成長的空間。此舉引起另一位球星落合博滿老大不爽,這位在兩聯盟都拿過全壘打王、現任中日隊監督的重量級人物,毫不客氣的批評「王貞治要為日本職棒薪資成長緩慢負起最大責任」。

而且,落合老兄可不是發發牢騷就算了,憑著技冠群倫的成績和力爭到底的決心,即使棲身於羅德隊這個小市場的球隊中,他還是為自己掙得一紙年薪上億日圓的優渥合約。

回頭看看咱們台灣,同樣具有指標性人物位階的彭政閔,如果心悅誠服的對三十萬月薪拱手稱謝、無異議通過,其他球員該如何自處?別的不說,就以牛隊的張泰山為例,連續兩年全壘打王、又率領球隊拿下總冠軍,他的身價本應有無限的想像空間,如今在「恰恰」率先輸誠下,既已營造「三十萬元等於最高門檻」的氣氛,還有勇氣大聲爭取突破性的薪餉嗎?

或許有人會為球團緩頰:彭政閔從月薪二十萬跳到三十萬,調幅高達百分之五十,應該可以接受啦!翻開這陣子的各大報,也都圍繞著「調幅」大作文章,一會兒為誠泰林英傑高達百分之一百二十五的「全聯盟最高調幅」鼓掌叫好,一會兒又為彭政閔創象隊史上最高調幅高聲喝采,好像只要調薪幅度多一點,對球員就是天大的恩惠似的。

然而,真相果真如此嗎?看看林英傑去年的薪水單吧!八萬!就算調高百分之一百二十五又怎樣?也不過才十八萬而已!既然薪水普遍偏低,調幅再高又有什麼意義?當年鈴木一朗在歐力士隊的年薪,一口氣從八百萬日圓飆到八千萬之譜,高達百分之九百的調幅,錙銖必較的國內球團辦得到嗎?所以,請別再自欺欺人的拿調幅唬弄球員了,還是薪資總額是否實質衝高比較實在!

提到「總額」,球團老闆恐怕又有理由可以瞎掰了!君不見前些日子各媒體拚命炒作彭政閔全年收入高達多少多少云云?似乎想藉此傳達這樣的訊息:你薪水低一點沒關係啦,我幫你多接一些廣告、多跑一些通告,不就彌補回來了嗎?何必斤斤計較薪水單上的數字呢?國外一些體壇巨星,廣告代言的收入不也是多得嚇人嗎?

錯!第一,廣告收入應該是高薪效應下的附加價值,不應視為填補薪資缺口的救災部隊;第二,在運動員社會地位低落的台灣,一年有幾個幸運兒有廣告可拍?第三,大家難道忘了恰恰去年在球季期間外務過多,影響到比賽時專注力的慘痛教訓了嗎?

所以說,如果古意的彭政閔在球團安排下比照去年,拚命賺外快來拼湊全年收入,不僅將為自己帶來重蹈覆轍的危機,也等於是無意中在球團剝削球員的支票上背書。此惡例若年年上演,合理而健全的薪資制度將永無實現之日!

其實,只要球團肯用點心,就算真的捨不得用高薪來拉抬球星與球隊的聲勢,最低限度也應比照美國職棒,從保障最低年薪做起,給終年辛勞的職棒球員一點起碼的尊嚴。據說南台灣的熊隊已率先訂出「一軍七萬、二軍五萬」的薪資下限,連最資淺的球團都畫出經營藍圖了,其他球團在汗顏之餘,不妨就以熊隊為標竿,踏出改革的第一步吧!由金字塔的底層逐級往上爬,總有一天會登上薪資的最高點。

此外,「參考總冠軍隊調薪比率再跟進敘薪」的不成文傳統,也應徹底拋棄。誰規定拿不到冠軍的球隊,連調薪也要矮人一截?為何不大方展現自我經營的主體性,不管你們家的奪冠功臣加多少,我就是要給我們家的巔峰戰士大幅調薪以示肯定。既然球季期間大家在戰績上都要搶著當大哥,為什麼季後一談到薪水,「老二哲學」就紛紛出籠了呢?

說穿了,這種觀望心態無非是一種「低薪托辣斯」的共犯結構縮影,各球團在無形的箝制共識下互相牽引,誰願意當飆高薪水、破壞默契的罪人?於是我們看到明明是誠泰看板球星的謝佳賢,今年只調了區區一萬元,只因球隊戰績不佳,所以也不應該有薪水過高的球員出現,這算是哪門子的邏輯?

別忘了,現今的職棒景氣,已非幾年前那種「要低,大家一起低」的慘澹薪情可堪比擬,以前大家都在賠錢時,月薪突破三十萬大關者猶大有人在,如今既有球團可以轉虧為盈,為何三十萬反而成為眾人稱羨的頂級待遇了呢?各位縱橫商場的球團老闆們,想要凸顯經營的魄力與決心,就從大力拉拔高薪球星著手吧!

至於,所謂的「高薪」到底有沒有一個準則?如同企業永遠在追求無止境的盈餘一般,我們主張職棒球員的薪水「無上限」!彭政閔雖然老實,幸好他還是在「滿意」之後加了一句「不滿足」,要在今年拚出更好的成績,向前輩的高薪紀錄挺進,算是為自己與所有球員留了一條生路,就看球團老闆們是否茅塞頓開,把這條生路開闢成「薪」火相傳的康莊大道了!

本文原載於新台灣 2005.1.8~1.14第460期(鄭浩/邊邊角角棒球論壇成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