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可是大聯盟紀錄不斷的一年,舉凡Barry Bonds刷新漢克阿倫756發全壘打,Sammy Sosa達到生涯第600發、Frank Thomas、A-Rod全壘打破500支、Tom Glavine完成300勝、Craig Biggio三千支安打,王建民雖然短短三年不到已經累計四十二勝,創下不少亞洲球員甚至大聯盟的最佳成績,但與這些前輩相比,可還有段不小的距離。



五百轟、三千安和三百勝對於棒球選手來說,是項難能可貴的里程碑,也是進名人堂的門檻,球員想達到這些成就,不但得在棒壇打滾多年,還要早早踏進大聯盟,若到二十五歲以後才初探「The Show」,則稍嫌有點老了,像上述六人都於未滿23歲時就登上最高殿堂,羅德里魁茲更在19歲就升上西雅圖水手鎮守游擊大關,這樣才有時間可以累積成績、有機會成大器,進而達成「魔術數字」。



對球隊來說,「魔術數字」是進季後賽的標準,每年球季開始,所有勁旅的魔術數字都是162(或144或100,看在什麼聯盟),都一同齊頭並進,自己每贏一場,對手每輸一場,都會讓這個數字減少,當它歸零時,就表示拿到季後賽門票,可以在年終重頭戲裡大展身手。



而在球季接近尾聲,不論球隊是否有機會打進季後賽,魔術數字照樣計算,或者改採代表「淘汰」的魔術數字,若確定無緣擠進季後賽窄門,則「魔術數字」自動改為162重新倒數,代表下個球季重新再來,來年繼續努力。

 

對球員而言同樣也有「魔術數字」,以個人成就來講,名人堂是所有棒球人的終極目標,每場比賽、每個球季,選手都努力要秀出最好的一面,生涯裡所追求的就是紀錄,投手追求勝場、三振或救援成功、野手追求安打、全壘打或盜壘,多場勝利、多支全壘打,離名人堂就多近一步,而成績也將成為選手通往名人堂的的「魔術數字」。

 

重視數字的棒球運動,球隊、球員自然也無法脫離其中,就隊伍、選手來看,「魔術數字」儘管不一樣,但差別只在一個是倒數,期望讓它早日歸零,一個是正數,盡可能地向上累積,一個是主動,自己盡全力贏球、將別隊剔除,一個是被動,就算達成,入堂與否也掌握他人手中。



至於球隊的正規球季賽結束,別以為就閒閒沒事,還得努力替來年打拼,一日也不得休息,就如同選手的生涯劃下句點,雖然退休離開球場,但一日球員、終身球員,一日球星,終身球星,走到哪裡,都賦予不同的意義。



畢竟選手在退休滿五年,才會開始接受美國棒球作家協會投票檢驗,超過75%的得票率才能進入名人堂,就算第一年沒達標準,還有十四年可以讓球員慢慢熬,看能否獲得最高榮譽。



球員生涯期間追求紀錄、力拼里程碑,生涯球季以名人堂為終點,五百轟、三千安和三百勝對進入名人堂來說,已經形成關卡,只要沒有涉賭、或其他意外,這些條件等於是基本保障。



也由於此,加上選手生涯時間受限,超過四十歲繼續馳騁球場並不容易,通常滿二十五歲才上大聯盟的球員,成為偉大選手的機率下降,闖進名人堂的難度也加高,像王建民這樣,在小聯盟打滾六年直到2005年才獲得機會站穩地位的人,更是難上加難。



但目前來說三百勝不只是關卡,很可能絕後,連建仔的前隊友Randy Johnson雖然只差十六勝,看起來卻幾乎已經無緣,使得投手的「魔術數字」很可能會下修,也許改為兩百七、甚至到兩百五十勝。



而王建民除了迅速累積的勝場數,還有他伸卡球王子的地位、台灣球員的意義,加上坐穩洋基王牌,他的魔術數字還可能調整,也許兩百勝就會奠定他的價值,實際魔術數字目前還是未知數,至於他到底能達到多少勝,就看他接下來的表現吧。



本文原載於TaiwanNews 2007.8.28第305期(林言熹/邊邊角角棒球論壇成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