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台灣,一點也不孤單。走在街上,隨時會拿到傳單,開車上路,最怕接到紅單,當學生的,十年寒窗全為了錄取名單,搞政治的,誰都不想被列入黑名單。那麼職棒選手呢?他們最不願看到的是什麼?答案是:傷兵名單。

 


曹錦輝,我國第一位開季就登上大聯盟殿堂的好手,卻因右肩痠痛攪局,在開戰前夕被送進「十五天傷兵名單」。好不容易掙來的「終結者」寶座,也在球迷扼腕聲中延後登基。學生時期被過度使用的後遺症,似乎成了驅之不去的幽靈,在他更上層樓的旅途中,不斷攔路打劫。


受傷,一直是我國旅美球員的最痛。和曹錦輝同期成名的左投手郭泓志,曾被道奇隊極度看好,可以在短期內成為大聯盟即戰力好手,卻因手肘傷勢反覆作梗,三度進出開刀房,迄今猶在小聯盟一A奮戰,而他在釜山亞運金牌戰荒腔走板的演出,更是令無數球迷「懷恨」至今。他,又是一個被基層教練濫墾濫伐的受害者。


回首國內,受傷的案例更是俯拾皆是。一九九一年洲際盃,號稱「李居明接班人」的奧運培訓隊中外野手陳威成,為了搶接一記深遠飛球而當場骨折。有感於他奮不顧身的精神,隔年的巴塞隆納奧運,中華隊很夠義氣的保留了他的名額,但中外野的守備位置也因為他的受傷而空了出來,「廖敏雄」這個新鮮人,遂在奧運中一戰成名。


相較於陳威成,另一位中外野手、名列雅典奧運觀察名單的曾華偉,命運就天差地遠了。去年上半季某場比賽,獅隊投手一記觸身球,不但擊傷他的手指,也瞬間戳破了近在咫尺的奧運夢。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這回沒有人為他保留名額,而陳致遠在雅典的優異表現,更讓他的遺憾逐漸被球迷所淡忘。


提起陳致遠,很不幸,還是和「受傷」脫離不了關係。今年季初兄弟隊戰績欠佳,手臂裡長了骨刺而「能攻難守、能接難傳」的他,與隊上一票舊痛新傷一併發作的難兄難弟,成為象隊頻頻挨打的主因,這種長期累積的傷病,也就是所謂的「運動傷害」,至今依然乏人聞問。


而明知球員渾身舊傷,卻還在春訓期間卯勁狠操猛練的教練團(非獨象隊,各隊皆然),甚至洋洋得意地以「操到吐」為最高指導原則,導致麾下子弟還沒上戰場即已損兵折將,對球員運動生命的傷害,尤甚於場內的意外。這種近乎凌虐的集體加害行為,稱之為「傷害運動」,應該沒有人反對吧!


其實,不管是比賽中也好、訓練期間也罷、或是年少時的餘毒,這三類傷兵大抵皆出現在身著球衣時,其出發點不外乎為了在場中決勝,怕只怕球員們換上便服後反而出狀況,這種場外的不確定因素,才真的讓人「很受傷」!


還記得前年球季期間的那場「宵夜車禍」吧!牛隊何紀賢的愛車報廢事小,最要命的是傷了統一獅隊當家游擊手許聖杰,並間接導致獅隊對許聖杰下逐客令,從誠泰隊換來新兵陽森。沒想到這一換,在去年的總冠軍賽第七戰產生了負面效應:缺乏經驗的陽森在關鍵時刻發生致命失誤,害獅隊輸掉了垂涎多年的總冠軍。傷兵之痛,莫此為甚!


棒球,是一種危險卻值得冒險的運動,而受傷,則是選手們不願卻很難不碰上的經歷。重點在於,從球團到教練到球員,如何看待「身體」這個資產。畢竟,進入「傷兵名單」還不致絕望,只要好好療傷止痛,他日終將東山再起,就怕因傷勢嚴重而被迫在「釋出名單」上畫押,棒球生命就日薄西山了。為了自己、為了球迷、甚至為了國家,請君多保重!


本文原載於2005.4.15 中國時報(鄭浩/邊邊角角棒球論壇成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