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鞋大廠La new在去年底正式接下第一金剛的經營權,並改名為「高熊」,除展現強烈的企圖心,欲在南台灣施展拳腳,也在隊史的第一戰,打敗信誓旦旦揚言四連霸的兄弟象,一掃過去積弱不振的形像,讓這股南方旋風令人耳目一新!

 


不過,要了解熊隊誕生的由來,就得回溯這支悲情球隊的歷史。在兩聯盟對立的那個年代,La new熊的祖師爺「台中金剛」是那魯灣於1997年正式開打以後,唯一無人認養的球隊,而該隊第一年的戰績也慘不忍睹,簡直狼狽到極點!


第二年好不容易盼到中纖捧場,但因戰績毫無起色,年底中纖也拍拍屁股走人,第三年又淪為孤兒。隔年,瘦身王國媚登峰因欲進軍男性減肥市場,與那魯灣策略聯盟,連續贊助金剛兩年,只可惜廣告效果不如預期,可憐的金剛第六年再度易主,不過這回竟意外獲得電腦大廠宏碁的青睞,加上球隊戰績處於顛峰,前途看似一片大好,本以為就此一帆風順,平步青雲去也,未料到了年底,那魯灣又被CPBL招降,將原有四隊縮編成太陽和金剛兩隊,併入整合過的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那魯灣也在CPBL開出的「一企業一球隊」之條件下,保留太陽隊的經營權一年,並承諾「金剛必須另覓金主接手」。


由於宏碁沒有意願進場收購,第一金控就在政治力的運作之下,糊裡糊塗入主金剛,取得所謂的經營權。而事實上,幕後的操盤者仍是那魯灣和出面緩頰的CPBL會長陳河東,總之,第一金控只是負責掏錢當冤大頭的贊助商!


第一金控係因政策考量而被迫上車,根本無心戀棧,球員在妾身未明的困境下打球,始終提不起勁,敗場亦屢創聯盟新高,當第一金控前董事長陳建隆掛冠求去時,球隊的士氣和戰績更盪到谷底,成為如假包換的票房毒藥。那魯灣眼看倉促上陣代打的第一金控快破局了,忙不迭地四處尋找備胎,可笑的是,第一金控跟你我一樣,都是看了報紙才知道球隊已易主,早編好球隊下一年度預算的第一金控,就這樣無聲無息地被那魯灣擺了一道,莫名其妙從棒壇消失!


那魯灣背著第一金控搞婚外情,讓當初被迫下聘幫它贖身的第一金控好不尷尬,而這椿露水姻緣也在那魯灣「紅杏出牆」琵琶別抱後,劃下一個不美麗的句點,因為第一金控雖未完全掌控球隊,嚴格來講不能算是老闆,但好歹有掛名權,而球團內部也在為來年的戰事預做準備,怎麼看2004年都還會繼續玩下去,那魯灣憑什麼擅自將第一「三振出局」,甚至讓第一金控公開出糗,連禮貌性地先知會一聲都沒有,太不應該了!


別忘了,之前為了替「第一金控能否轉投資職棒」的適法性解套,聯盟會長陳河東還阿沙力地「暫時」買下金剛隊,他才是真正的頭家,那魯灣竟敢大搖大擺地在太歲爺頭上動土,絲毫不給CPBL共主兼球團老闆的陳河東面子,委實太放肆了!莫非陳會長早就默許那魯灣在外面「偷人」,甚至在招親的過程中出錢出力呢?果真如此,倒也不足為奇,因為身為三商行總裁的陳河東,自解散虎隊後,壓根兒就不想重做馮婦,再度經營球隊,金剛這燙手山芋還是趁早扔了吧,反正職棒已回春,丟出來一定有人要!總之,在這場招親大戲中,第一金控是被徹底耍了!


這麼說來,難道La new也是跟著窮攪和,迷迷糊糊上了花轎被CPBL迎娶入門嗎?那可就錯了!事實上La new接下這支球隊的經營權並不令人意外,因為早就有跡可循!


猶記得2003年中,當澄清湖球場租約到期,第一金剛又打算將戰場北移,無意再跟球場續約,眼看高高屏地區即將失去職棒球隊時,La new忽然適時伸出援手,主動認養澄清湖球場,過沒多久,更閃電式地揮師職棒,接下來是一連串地大張旗鼓,並決心發揚屬地主義精神,落腳高高屏地區,深耕基層永續經營!種種跡象也顯示,La new是有計劃地投入職棒事業,而且是玩真的!無論如何,「金剛」已正式走入歷史,高高屏的未來,只有La new熊!


「高熊」,顧名思義乃取自「高雄」的諧音,充分詮釋球團強調「南台灣在地屬性」,事實上高熊也是史上第一支真正以高雄為根據地的職棒球隊。回首過去,已解散的時報鷹因在屏東操兵,常被誤認為高屏球隊,其實其發展重心仍在台北;而那魯灣時代的高屏雷公隊,因經營權掌握在中央集權制一條鞭的聯盟手中,與「一企業一球隊」的屬地經營概念更是南轅北轍!在CPBL方面,屬地主義的經營方式也不明顯,算來算去真正落實屬地主義的球隊,可能只有大本營分別在台南和台中的統一獅及興農牛,餘皆擠在台北,無法有效區隔球隊的地域性。


而在美日先進職棒國家,屬地主義是再平常也不過的事,每支球隊都分屬不同城市,主場比賽絕對是「在地球迷當家助陣的一面倒奇觀」,而鄰近城市之間的對抗,也不斷創造出「市井小民茶餘飯後磨牙打屁的素材」,洛杉磯道奇與舊金山巨人的激情對戰就是經典組合之一;紐約洋基與波士頓紅襪的不共戴天之仇,更是令敵對球迷抓狂。凡此種種人云亦云的話題,不知替美國職棒帶來多少經濟效益,哪像台灣這樣,全國走透透都是兄弟隊的主場(頂多是像牛象戰那樣,觀眾各半,壁壘分明),毫無所謂的主場優勢可言。


屬地主義固然重要,千萬不能玩得太過火,否則會影響市場正常運作,反倒得不償失,南韓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他們不僅具體落實城市對抗的主場意識,連新人選秀也都「指名」當地出生的球員,徹頭徹尾將球隊「在地化」!這麼一來,球員沒得選擇也就算了,連戰績不佳的球隊,亦無法如願補進即戰力型的好球員,委實矯枉過正!過去那魯灣剛成立時,也曾東施效顰,跟著胡搞亂搞,硬要依球員戶籍,塞入在地球隊,沒想到台灣球員出生地的分配比例相當不平均,南部下港人和花東原住民特別多,若依原構想的邏輯,台北球隊根本無法成立,花蓮和台東則可各組一隊,中部就得唱空城了,這不是很荒唐嗎?當然,此計劃後來也胎死腹中不了了之,因為理想難敵現實嘛!


職棒打到第十五年,除了統一力守台南之外,整體重心始終兜著台北轉,台灣南北失衡的現象,不僅止於政治、經濟和社會,連職棒都擺脫不了這種宿命!但La new出現後,情況已大為改觀,隨著南方意識的抬頭,北方列強恐難繼續獨大下去,台灣棒球版圖的權力分配,從此可望更趨合理化!


但正如同「剛過門的媳婦常遭婆家刁難」那般,初生之犢不畏虎的La new,儘管雄心萬丈,高舉改革旗幟,甫入聯盟時仍被狠狠潑了一盆冷水,尤以「回饋金運用方式與洪一中登錄球員」這兩件事雙雙踢到鐵板的挫折感最強!


其實,根據法院的判決,轉檯球員根本無罪,對於回饋金一案,聯盟的硬性規定並不合情理,連當時留在CPBL,沒跳蹧到那魯灣的選手,都不忍心看到昔日同袍被強索高額回饋金。La new是職棒新鮮人,和過往的恩怨情仇全然無涉,說難聽一點,轉檯球員和老東家(有些球團早已不復存在)之間的紛爭,已是七年多前的歷史灰燼,干La new屁事?


La new大可以無辜的第三者之姿,悍然拒絕聯盟的強制性決議,但La new並沒有這樣做,他們還是顧全大局,接受聯盟的多數意見(儘管一開始並不贊同這種方法),而和其他球團不同的是,La new除了首肯聯盟公告的「不二價」(轉檯球員當初跳蹧那魯灣時所領取的簽約金之半數,且以稅前金額為計算標準),還擴大加碼,要拿出相對的基金,回饋高高屏地區的三級棒球隊,進一步落實屬地精神,因為他們始終堅信「既然要做,就要做得最好」,格局如此恢宏,四支老球團哪有得比!


相對於La new的劍及履及,聯盟至今還端不出啥回饋方案,即使有,多半也是「大而無當、散彈打鳥」的媽祖遶境式全國大拜拜,統統有獎似的摸彩大回饋!La new既不放心聯盟的執行能力,又認定聯盟無法完全落實他們的企圖心(希望自家捐贈的回饋金能專款專用,致力推動高高屏地區的棒運發展),只好順理成章自己幹!


本文原載於南主角2004.4.15~5.14第40期(杜堽/邊邊角角棒球論壇成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