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職CS首輪預測─洋聯篇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原刊載於 新新聞周刊 1180期 2009/10/14

對國內球迷而言,2009世界棒球賽已於日前「悄悄」結束了。在破紀錄的22國參賽,歷經三個淘汰輪迴,多達106場對抗後,最終由美國和古巴這政治世仇在球場上廝殺,美國以10:5擊退古巴,拿下冠軍盃且衛冕成功。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原刊載於 新新聞周刊 1179期 2009/10/7

十月四日,兄弟象隊奪得下半季冠軍,正式取得總冠軍賽資格,另一廂La New熊隊,則確定無法打進季後賽。由於上半季冠軍統一獅隊早已獲得總冠軍戰門票,而興農牛隊則是第一支被淘汰的隊伍,因此今年的總冠軍戰已確定重演去年獅象爭霸的戲碼。

但如此結果卻顯得諷刺。熊隊老闆劉保佑堅持培養完整二軍體制,卻在面臨季賽增加至一百二十場時,意外敗下陣來,反而是由二軍編制人員較少的兄弟象與統一獅勝出,不免令人感到疑惑,難道台灣真的沒有必要發展二軍,球隊也能抱回總冠軍?

這樣的狀況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觀察。第一,中華職棒長期為人所詬病的上下半季冠軍賽制問題。目前中職規定,只要獲得上半季或下半季冠軍,即可進入季後賽,導致部份球隊在奪得上半季冠軍後,下半季便開始「練兵」或「擺爛」。此案例先前已有誠泰Cobras在○五及○七年示範演出:○五年時,誠泰以二十九勝二十敗二和奪得上半季冠軍,該年下半季二十一勝二十三敗六和,在六隊中排行第五;○七年時,誠泰以二十八勝二十一敗一和奪得上半季冠軍,當年下半季卻是十六勝三十四敗,戰績敬陪末座。

上下兩季差異如此大的表現,令許多人開始懷疑上下半季賽制的必要。如果只需獲得半季冠軍便能取得季後賽門票,並且順理成章地放棄另個半季的比賽品質,豈非罔顧球迷欣賞好比賽的權益?今年兄弟象隊在上半季以勝率三成五六的難堪成績墊底,卻因為獲得下半季冠軍而進入季後賽,固然顯示兄弟象隊下半季成績突飛猛進,卻也不禁讓人懷疑上半季該隊豈不是在「裝肖仔」?

除了賽制上的問題,更要回頭來看La New熊隊本身。熊隊擁有最完整的二軍陣容,在今年的二軍賽事中亦奪得總冠軍,卻無法在一百二十場的一軍賽事中支援戰力,這顯然是球員的升降調度出了問題。教練團寧願讓甫歸國狀況極差又還沒調整好的吳偲佑多次一軍先發,出賽十四場四勝六敗,防禦率高達五點三七,反觀二軍陣中的勝投王郭建宏,二軍出賽二十六場,十三次先發十一次中繼十三場後援,六個中繼點、整季九勝二敗的優異表現,卻是直至下半季末,一軍投手陣容面臨崩盤時,教練團才想到要將他拉上一軍。

這樣的調度方式,熊隊教練團若非無法掌控二軍成員的狀況,就是不信任自己的二軍訓練制度,認為二軍陣中的好手無法在一軍頂替出賽。季初熊隊總教練洪一中曾表示,球賽增加至一百二十場,足以展現球隊厚植二軍實力的戰果,如今看來豈不成了自打嘴巴?

現在中職只剩四支球隊,上下半季冠軍制度的缺失頓時窘態畢露,而苦心經營二軍的熊隊,卻又因教練團的調度失策而前功盡棄。職棒運動要蓬勃發展,二軍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如果CPBL有心健全二軍體制,邁向真正職業化的經營體系,從球季的賽制到球隊的教練團,都應該徹底檢討反省,才不會一再上演令球迷啼笑皆非的荒謬劇!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原刊載於印刻文學生活誌 74期 2009/10/1

人生能有幾個四十年?至多比2有餘,比3不足吧。

2009適逢台灣所謂的「國球」揮師美國賓州威廉波特少棒聖地四十週年,就著克難環境苦練有成的桃園龜山少棒隊,也適巧再度取得亞太區代表權,意外為過往曾盛極一時的台製少棒神話排演一齣賀壽好戲,只可惜此慶祝行情的最高潮並非好酒沈甕底,而是龜山小將們的飲恨敗北抱頭痛哭。


但該涕泗縱橫者何止爭冠失利的小朋友,恐怕年逾不惑之齡的舉國粉絲,皆會一掬感傷之淚吧。


沒錯,承認自己對威廉波特猶殘留幾許斑駁印象的爛熟男女,無異於向外界招供「自己是有點年紀的人」,如何遮掩「戀慕青春雖依然故我,卻已不復癡傻憨直」的疲軟無力狀?


多少塵封往事,叛逆輕狂時曾糊裡糊塗蠻幹的荒唐舉止,都在倏忽回首間,依序由轉眼飛逝而過的最遠端記憶深處次第浮現,棒球的種種以及無關乎棒球的一切,雜亂無章地在腦海裡相互衝撞,分不清理性和感性激烈交戰後,何者較具懷舊價值,哪些又更亟待省思?


無論如何,所有官能刺激的快與不快,都透過親子互動,從象徵棒球運動最核心的精神堡壘,家庭,浩浩蕩蕩緩步出發,開展其文化生命的探索之旅。此共通點倒是和棒球祖師爺山姆大叔立意甚佳的原始初衷不謀而合,但並非咱領受了啥美式啟蒙,才及早頓悟到文化棒球方可開大門走大路,讓這個團隊競技遊戲得以在唯物崇拜的金錢污染下綿延不絕永續發展,而是因為我們腳底下那只超大的橢圓球體,一天24小時全年無休公自轉個不停,產生時差效果,壓迫台灣蕃薯囝仔的棒球夢之胎動,非得始於半夜突熊熊被老爸的巨掌從床上給搖醒不可。


除了隨父母浪跡街頭的苦兒外,有哪個貪睡的小孩沒在萬籟俱寂時,窩著身子癱軟於自家床上沈沈會周公去?但那個年代的物質又匱乏到,對很多僅圖溫飽的勞動家庭來講,連鬧鐘都是貴重至極的奢侈品之地步。


人們寧可在住屋週遭圈養「宅」禽,過著雞鳴即起日出而作的簡約生活。但雞啼報曉的另類嘴砲族,全皆習慣輪值早班,夜深人靜後誰來扮公雞,站大夜班的義務哨,叫小孩滾鞍下床,一起觀賞直播球賽呢?當然是偉大的老爸囉,因為他自己也愛看嘛。


至於對運動興趣缺缺的老媽子,嘿,別指望她忙裡可偷閒,完全西線無戰事。因為在床上呼呼大睡的她,前一晚早就在老爸的動員下,比我們早一步完成一場「熱」身賽了。所以黑白電視螢光幕開始發亮後,相夫教子版的紅綠豆湯,也熱騰騰地被她一生最鍾愛的對象,就著仍微燙的餘溫,給咕嚕咕嚕囫圇吞下肚了。


否則,若少了此加菜勞軍之舉,一家老小又怎堪挑燈夜戰瞌睡蟲時,必將油然而生的飢腸轆轆感之煎熬呢?再說,不邊解饞邊看球,那無聊透頂的況味還配跟棒球沾上邊嗎?親赴看台選邊坐,體驗球賽臨場感的助威者如此,在家盯著實況轉播畫面的蹺腿者焉能例外?不然美國球場觀眾席上密密麻麻堆疊如山的胖哥胖姐要打哪來?還不是薯條、可樂、漢堡、啤酒、熱狗和碳酸飲料集體製造出來的傑作。


最重要的是,張嘴拉過筋,齒頰也做完伸展操後,老爸就義不容辭,客串起棒球導遊了。他會環繞場內動態,把基本遊戲規則講解給一頭霧水的笨小孩聽,那可是敗戰日本人撤退前教育他們搞懂棒球究是啥米碗糕的殖民文化資產,咱也點頭如搗蒜,全盤加以吸收了。只不過,老爸使用的是日文術語,我們自己再順著漢字把那些詞彙翻譯成所謂的國語,然後強記在心,並逐漸內化為,表達棒球情感的理性工具之一。


也就是從彼刻開始,美國佬主導的威廉波特兒童夏令營,與日式規格的基礎性棒球思維,以及,天天在課堂上被專政者御用的洗腦機器所疲勞轟炸強迫灌輸之「反攻大陸,消滅共匪」八股教條,登時像大相撲選手貼身肉搏角力般,全攪和在一灘稀巴爛的泥沼裡,共同形塑台灣棒球國族主義的情緒性拳民亂鬥之制式內容包裝物,且一路糾纏扭打迄今,猶未見絲毫的大和解跡象。


直到有一天,相互訛詐和自我欺瞞多年的台灣棒球,終於在美式資本霸權的扶植之下返璞歸真,出了一位正港的大聯盟英雄叫王建民,大家纔如夢初醒驚覺到,原來眾人於曩昔幾十載工夫所耽溺的偽「國球」冠冕說,也是一種另類的假球,而且是威權官僚文化經由蓄意醃泡合力撰寫的思想病毒。


可嘆的是,往者雖已矣,來者卻未必好追。多少幼稚心靈在渾然無我的青春年華成長途中,曾將最寶貴的國族信仰,託付給虛構「台灣棒球,天下無敵」的政治神話編織者,而這一切謊言全滲入另一個更寶貴的家庭價值,由不知情的「義工」老爸代為強力放送,只是這群勞苦功高的意識形態代工者,又有多少人在還來不及認識王建民,也未曾瞭解事件真相的情形下,即已相繼離開人間了?


畢竟四十年可是一段漫長的歲月,會終結多少平凡人等的塵世陽壽啊。唯一不變的是,四十年前的過去,以及,四十年後的當下,緊握權力且高高在上者,猶是系出同門的那一批菁英階級。似幽幽訴說著,其間經歷的悠悠四十年,雖轉瞬即蹤影俱無,卻好像波瀾不興,什麼鳥事也沒發生過。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原刊載於 新新聞周刊 1178期 2009/9/30

今年夏天,龜山國小少棒隊帶著國人的期望參加了一年一度的LLB世界少棒賽,雖然在冠軍戰敗給美西隊,但是第二名的成績已經是過去十三年來的最佳名次了。

而同樣來到威廉波特出賽的加拿大代表隊,則是來自溫哥華喜士定(Hasting)地區的社區少棒隊。棒球雖然不是加拿大的國球,但是當地的棒球組織都具有一定規模,並有完善的制度與規範,為孩童們提供良好的棒球學習環境。

就拿我居住的地區來說,當地的棒球組織叫「列治文市棒球聯盟」(Richmond City Baseball League)。不同於台灣都是以學校為主幹,這個聯盟是以城市社區為主體,每年一月份在馬路邊插起招生牌,號召當地有興趣打棒球的孩童加入。招生的年齡層很廣,從五歲到十八歲都可以報名,並依年齡分發到不同組別,其中的PeeWee組,就是在台灣一般稱為少棒的層級。

值得注意的是, PeeWee層級(12到13歲)並沒有以性別分隊,所以有許多隊伍都可以看到女孩在陣中。由於女孩比男孩發育得早,因此她們經常在球隊中扮演主力球員的角色

此外,從這個等級開始,比賽規則都與一般棒球規則無異,因此小球員除了要提升自己的球技外,還要理解複雜的棒球規則,這對打慣了「快樂」棒球的小球員來說無疑是一大挑戰,也更凸顯教練在觀念灌輸方面的重要性。

小球員們報到後隨即分發至不同層級,而每個層級都會各自舉辦測試會(Tryout)。在測試會中,教練們會記錄下每位球員的表現與能力,以篩選出技術較好的球員組成明星隊。而這支明星隊將會代表這個城市去參加與鄰近城市明星隊的對抗賽。經過激烈的春季和夏季對抗賽後,成績較好的隊伍才有資格參加省際盃(Provincial),而在省際盃出線的球隊,才有機會爭取代表加拿大進軍威廉波特的資格。

沒有入選明星隊的球員們,則打散至三到五支1A球隊,並與其他城市1A的球隊進行聯賽。1A的 比賽在激烈度與強度方面都不如明星隊,主要目的是為了推廣棒球運動,所以就算球員們的技術水準不高,也不會抹煞小球員想要參與棒球運動的熱情。而「准許無限制替換選手」的規則,則讓每位選手都有打擊與守備的機會,因此並不會看到小球員一直坐冷板凳,避免因為長期坐板凳失去自信心,進而喪失對棒球的熱情。

有別於一般國人對棒球的專業分工觀念,當地球隊 鼓勵小球員的父母和自家小孩一起成長。球隊的教練多半都是小球員的爸爸,而球隊的記錄員或義工都是小球員的媽媽,只要有球賽必定全家出動,所以小球員不只在球技上有所提升,心理層面也都能穩定成長。不像許多台灣父母,把孩子交給教練後就讓教練全權負責孩子未來的發展,畢竟教練與父母在孩子心中的角色是完全 不一樣的,尤其是進入青春期之後。

真正要改善棒球環境,並不是在技術或硬體層面上有所提升就好,如果運動精神與技術沒有辦法維持平衡的話,就算拿下世界冠軍,終究也只是曇花一現罷了。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原刊載於Yahoo運動新聞網 2009/9/23 

今年將各隊場次增加到120場的中華職棒,在球員的努力奮戰之下,季末幾乎確定將刷新許多個人獎項的歷史紀錄,但這回聯盟也不甘寂寞,由於制度面的硬性規定,今年二壘手的獎項包含最佳十人及金手套,竟然沒有選手有入圍資格,年底的得獎名單上註定永遠留下空白!

過去也不是沒有類似的經驗,職棒六年新人王,以及職棒十二年最佳一壘手也是從缺,但那是因為入圍者的成績達不到一定起碼的水準,讓資深記者們的這一票投不下去,但無論如何,至少不是無人可選。

由於中華職棒規定選手的出賽數,必須滿球隊出賽數的三分之二以上,才有資格參選年度金手套獎,最佳十人獎還必須再加上372個打席才行。今年各隊須出賽120場,因此80場就成了參選的門檻,其實這項制度已行之有年,直到今年才出了問題,但重點是,到底有沒有必要設下這樣的限制?除此之外,即使達到了參選標準,還得要經由聯盟的評選委員提名後入圍,才能經由票選產生出得獎者。

這等於要先經過兩道關卡才有獲獎的機會,但仔細想想,有這個必要嗎?年底負責票選的都是圈內資深的採訪記者,看了一整年的球賽(當然會有少數懶惰的記者不常看球,但這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之內),對於選手的表現均了然於胸,還需要替他們設入圍名單嗎?不如開放讓記者們針對心目中理想人選直接投票就好,幹嘛還要透過評選委員的提名,而且他們究竟是以甚麼樣的標準來提名?有任何量化的標準嗎?甚至評選委員的人選是由誰來決定?從來沒人知道。而評選過程中,尤其在防守上面,是不是會流於專注在部分數據上的迷思呢?讓部分有可能得獎的球員,卻連入圍的邊都沾不到呢?

至於這次讓二壘手出現「天缺」的問題,雖然是前所未有之事,但未來如依舊拘泥於現有的制度,難保不會再發生,尤其現在只剩四隊,各隊的守備位置競爭空前激烈,教練輪流調派上場選手早已不稀奇,且現在每周出賽五場,遠遠大於過去出賽的頻率,更使得疲勞與受傷的機會增加,還有萬一(我是說萬一)以後有幸二軍建制能夠常態化,球員上上下下將更為頻繁,都會增加選手失去參選資格的可能性

以目前各隊二壘的主力來比較,截至9/20為止,在擔任二壘守備位置時,兄弟陳江和出賽62場,守備率為0.981,La new林智平出賽60場,守備率為0.967,統一陽森出賽55場,守備率為0.962,王子菘出賽45場,守備率為0.987,興農陳志偉出賽63場,守備率為0.952,鄧蒔陽出賽61場,守備率為0.974,再看看去年的金手套獎得主朱鴻森,守備率為0.955,比一比就知道,上述幾位選手只要能保持現有的守備功力到季末,光憑數據的比較(此處僅簡略地以守備率做為例子,事實上還是要看球員在場上其他方面的表現),有幾位絕對夠資格拿下金手套獎。

不過既然規則存在已久,現在要強行翻案也不盡合理,因此建議聯盟明年正式取消參選門檻吧,順便連入圍的制度一併刪除,因為聯盟要做的事太多,票選的事給記者們去傷腦筋就好,不如多花一點時間在聯盟制度的改革上,反正取消這門檻又不用花一毛錢,符合球團的經營哲學,且完全就事論事,也不會破壞最高決策單位「領隊會議」的默契,何樂而不為呢?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原刊載於 新新聞周刊 1177期 2009/9/23

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第一屆全國社會甲組棒球城市對抗賽」,終於走下樓梯正式露臉,台北市、台北縣、桃園縣航空城、台中市威達超舜等四支棒壇新軍,在合庫、台電兩支老牌隊伍友情客串下,合力獻出「振興棒球計畫」的處女秀,希望以日本的「都市對抗賽」為師,吸引更多城市成立棒球隊,為台灣棒壇注入活水。


不容否認的,這幾支由地方政府主導成立的棒球隊,由於是在「配合中央政令宣導」的壓力下倉促成軍,因此並不被各界看好能夠長期存活,尤其是四隊陣中充斥職棒退役球員,飽受部份人士「新瓶裝老酒如何振興棒球」的批評,至於想要向日本健全的棒球環境看齊,更還有一段遙不可及的距離。


不過,既然比賽已經熱熱鬧鬧的開打了,大家不妨再給棒協一次機會,期待這項「初試啼聲」的賽事,不要因為地方政權的人事更迭而半途夭折。


其實,所謂「城市對抗」,說穿了就是職業棒球最強調的「屬地主義」。追溯台灣棒球發展史,五年級左右的球迷都知道,昔日轟動全台的「北華興、南美和」,就是「城市對抗」的類似雛形,北部人挺華興、南部人挺美和,早已形成球迷間的共識,換言之,「城市對抗」的概念,在台灣基本上是有可能行得通的。


既然如此,為何中職行之有年的「主客場制」卻一直炒不出太大的火花呢?關鍵就在於有一支「全台皆主場」的兄弟象隊。在象迷排山倒海的勢力下,從高雄的La new到台南的統一再北上到台中的興農,這些在地球隊在自己家裡出戰兄弟時,主場球迷能夠與象迷形成「五五波」就謝天謝地了,想在球場上感受「城市對抗」的味道,總是覺得「氣氛」無法到位。


職棒尚且如此,業餘又當如何?


首先,四支新軍的地理位置全部在中台灣以北,無法形成一般人印象中「北部人」與「南部人」抗衡爭鋒的態勢,在「南部人」缺席的情況下,幾個「北部人」自己玩比賽,實在很難嗅出「對抗」的火藥味。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你住在北縣而在北市上班,對於本屆比賽的開幕戰戲碼「台北縣vs.台北市」會感興趣嗎?而如果台北縣打贏了台北市,你又會有任何興奮的感覺嗎?


雖然周錫瑋和郝龍斌全力配合演出,互相打賭「誰在首戰輸球,就要戴敵隊的帽子一個月」,然而從首戰雙方以二比二打成平手,兩位市長都沒賭輸的皆大歡喜結局,以及四支「城市代表隊」的戰績與人氣都不如預期的情況來看,「城市對抗」的美好藍圖能否「按圖施工」打穩地基,恐怕會是個令球迷捏把冷汗的大問號。


希望周郝兩人的棒球熱度不要在開完球、打完賭後就急速冷凍了,也希望棒協能夠堅持到底,將這項「應景」式的比賽當成「長期抗戰」來打,千萬不可虎頭蛇尾、無疾而終,更盼望「南部人」早日投入戰場,讓「城市對抗」這個名詞真正成為台灣棒球文化的一部份,而不是球迷們茶餘飯後的趣談笑料!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原刊載於 新新聞周刊 1176期 2009/9/16

今年的洋基很亢奮,就像吃了神奇大力丸似的,不僅戰績一路長紅領先美聯東區,更笑傲整個MLB(至九月中旬)。

雖然洋基今年幾已無法產生全壘打王,但全隊卻都很會轟,幾乎每場都發轟,在新主場甜蜜圍牆的加持下,整個洋基蛻變成全壘打機器,至911紀念日為止,洋基的全壘打累積到220支,有七個人全壘打超過二十支,而同一城市的大都會隊才84支(是今年全壘打最少的一隊)。且洋基全隊打擊率二成八二,長打率四成七八,得分是唯一破八百分,四名投手勝場破十…..投打表現皆名列前茅,拔得首位、甚至直指季後賽、染指世界冠軍的想像都那麼理所當然。

團隊成績優異,是個體突出表現之總和,我們見到洋基隊長基特揮出生涯第2723支安打,超越老前輩隊友盧蓋瑞高懸70年隊史紀錄,成為洋基安打王;今年才加入的猛將塔薛拉、史威爾夏攻擊能量超亮眼,而左右護法沙胖和伯奈特分別用戰績講話,讓現金男對這幾樁買賣笑到合不攏嘴,即使因守備太弱而擔任指定打擊的松井秀喜,以及過去表現高低起伏的坎農,都不客氣的繳出了加入洋基以來最佳的打擊表現,強投豪打因過於族繁,以致A-Rod這MLB第一高薪的普普表現也就懶得被載了。

但資優到爆的洋基2009,卻缺了王建民,根本也就遺忘他的存在了。過去幾年洋基失勢時,因有建仔連兩年十九勝幫襯著相對低迷的團隊紀錄。環境造化人但更捉弄人,雖然人事安排未到定案時刻,但沒有了建仔的洋基,或者說沒有了洋基的建仔,對台灣球迷而言,是需要心裡準備的新局面。

非正式的新聞已經放出洋基不續聘建仔的消息,但熟悉媒體操作的行家都知道這消息雖沒獲證實,等於洋基官方的一種默認。我們絲毫不敢意外,因為任誰當老闆都會有這項直線思維。

我們要有的心理準備「按理」當不止洋基的聘約問題,而是建仔會被哪一隊買過去?且成局的機率有多高?我相信會考慮建仔的球隊,是看重他過往的輝煌成績,但天平的另一邊卻是他的傷痛問題,很可能就此嚴重傾斜,傾斜到放棄他,因為他的肩傷復原後能達幾成功力,將讓各隊交易的興趣大打折扣,所以,沒有了建仔的大聯盟,將不會是意外!

最巧妙的結果,或許是他回到台灣加入中職,打著建民元年重新出發。但中職可不是一堆肉腳組合,建仔若不能展現起碼的身手,中職各隊的算盤又豈敢輕易撥打於他呢?

過往,建仔的招牌是贏球信心和他的寡言,如今寡言依舊,但信心招牌已見鏽蝕。
殘酷現實是你必須把這信心能量轉移給教練、隊友和球迷,否則就真的只是口號而已。畢竟這兩年口號喊太多了,大夥的信心反而快崩盤了,且此一認同危機,正隨著時光流逝而迅速惡化中!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原刊載於Yahoo運動新聞網 2009/9/9 

興農戰績持續低迷,球團高層不但不對症下藥,反而不斷地拿球員開刀,繼郭勇志之後,「酷龍」曾華偉成為第二位犧牲者,又被放到宇宙無敵的「讓渡名單」上,其他三隊目前看起來也興趣缺缺,相當受到球迷喜愛的酷龍恐怕要在職棒圈消失一陣子了。

在季中檢討戰績不是不行,但比賽還在進行,興農也尚未完全出局,戰績不好卻還在砍球員,這樣的思維實在很難人理解,而且被砍的球員實力還不錯,在興農陣中比他們差的其實多的是,而扣掉替代役之後,興農二軍的人數本來就已經夠少了,有甚麼本錢可以再釋出球員?這不但證明砍這些球員,高層有其特殊考量,更證明興農根本無心經營二軍,但最近許多文章都已討論過相關主題,本文就不再贅述。

國外球隊的戰績不如預期,老闆通常都是叫總教練滾蛋,不然就是找總經理(在台灣這樣的角色稱為「領隊」)開刀,或者是在進季後賽仍有希望時,適時地交換球員,或是去簽自由球員來補強戰力。好吧,我們都知道後兩項在台灣是死穴,交換球員的例子過去雖然有,但多半都是B咖或C咖球員之間的互換,自由球員更是連門都沒有。

戰績不好球員固然有責任,難道教練團都沒問題嗎?這支球隊目前看起來死氣沉沉的,與過去我們所熟悉快樂的牛隊有很大的差異,以往在休息室的歡樂氣氛跑到哪兒去了?大家有多久沒看到張泰山的笑容了?難道總教練不用負責嗎?難道大家都只選擇性的記得味全三連霸時期的徐生明嗎?有沒有想過當時冠軍賽的對手是誰?甚至對方的總教頭是誰?第一金剛、中信鯨時期的徐生明表現如何?還有2004年雅典奧運,因為總教練一再出現令人訝異的調度與戰術,讓中華隊飲恨在四強之外,該負責任的又是誰?就算不能完全怪總教練,但大家都知道興農的問題是在牛棚,牛棚投手一再地被打爆或逆轉,投手教練沒責任嗎?很不幸地,兼任投手教練的就是總教練徐生明!

過去換總教練如換衣服的楊天發總裁這次居然沒從教練團下手,好像不太像他過去的行事風格,雖然他已逐漸交棒,但也不至於完全不干預球團事務,不過仔細想想也不難理解,因為興農與老徐簽下類似複數年約的三年保障合約,如果現在炒了他,不但薪水要付到年底,還要多養他兩年,停損的代價太大,他怎麼可能受的了?

說到複數年約,這幾年統一、La New做了不少良好示範,但興農的球員卻沒這個福氣(謝佳賢的合約是米迪亞給的,興農只是善意的承接其合約),反而老闆只肯給徐大教練一份保障合約,想想更是替球員感到不值。

總教練的去留比較複雜,領隊應該就簡單多了,反正這個角色只不過是老闆的傳聲筒,隨便換,隨時換,根本無所謂,相信絕大多數牛迷也樂觀其成,劉志昇從上任到現在,他的許多「嘉言錄」球迷都已耳熟能詳,為戰績負責下台也是一個不錯的人選,不過目前檯面上也沒甚麼好的專業經理人,就算有,在興農底下也幹不了甚麼大事,已呈半退休狀態的楊總裁要不要再次跳下來御駕親征呢?

至於為了興農掏心掏肺的牛迷們只能自認倒楣,面對顢頇的球團高層,根本無能為力,網路上出現再多的抱怨也沒用,還記得楊總裁的名言「如果球迷不想看,可以不要到球場」,不知道劉志昇敢不敢也這樣說?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原刊載於 新新聞周刊 1175期 2009/9/9

威廉波特少棒賽結束,代表台灣出賽的龜山國小最終敗給美國加州隊,獲得亞軍,這是臺灣暌違冠軍十三年以來最高的名次,小朋友們受到各界矚目,許多國內媒體及球迷均以「台灣之光」來稱讚這些小球員們,舉國上下彷彿又回到紅葉少棒的時代。

說到威廉波特就不得不提紅葉少棒隊,一九六八年,紅葉少棒隊擊敗來自日本的和歌山隊,而在先前和歌山隊又曾擊敗威廉波特的冠軍隊伍調布少棒隊,這般空前的勝利帶動了台灣的棒球風潮,國人總是期待中華隊選手可以為國出頭,但此一現象凸顯的卻是當時民族自信心的嚴重缺乏。

一九六九年,台灣由金龍少棒隊代表參加威廉波特比賽,並拿下世界冠軍,除了隔年排名第五外,一九七一年起拿下四連霸,但其後卻出現主辦單位拒絕台灣參賽的憾事,主因在於台灣經常違反威廉波特的組隊規定,在無法配合主辦單位「社區形態」的參賽架構下,我國於一九九七年主動宣布退出這項少棒大賽,直至二○○三年才又重返威廉波特。

自日本殖民時期至國民政府來台後,在那樣的年代,或許只能藉由國際賽事的戰績才能證明自己的「國力」堅強,也因此屢獲佳績的少棒比賽成了國人最注目的賽事。小朋友們出賽前肩負起「為國爭光」的責任,奪冠回國的小選手們更被當作「中華英雄」來看待。如今已不再是「三更半夜搬著板凳守在黑白電視機螢幕前」的陳舊年代,卻同樣將「民族榮耀」披覆在這些十一、二歲的孩童們身上,可就顯得荒謬而落伍了。

其實威廉波特少棒賽的立意,更像是舉辦一場國際少棒夏令營,透過轉播可以看見選手村內,為小球員們準備了許多小朋友會喜愛的食物以及娛樂設施,為的就是讓來參賽的小選手們可以好好的享受假期,然而我們卻鮮少看到台灣的球員出現在這些遊戲場合裡,有媒體記者訪問我國選手有沒有玩到什麼,不少小朋友卻說「現在要以比賽為重(所以沒有玩到什麼)」,這樣的回答著實令人心疼。

對這群國小六年級的學童而言,到底是「玩得開心」比較重要,還是「展現國力」比較重要呢?又,為什麼是由這群小朋友承擔「為國爭光」的責任,那大人們又做了哪些為國爭光的事呢?

不僅在棒球運動上,許多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同樣加諸了過重的期望,當我們回首自身童年,感慨那段純真美好的時光竟如此短暫,一去不復返時,卻又轉身督促孩子們盡早「社會化」當個小大人,實在相當矛盾。 

當國人沉浸在小選手們獲得佳績的同時,或許也該省視自己對於這場賽事的態度,我們是為了球員們表現出精采的球技而開心,還是因為他們為台灣「出頭」而高興?期待所有愛棒球的小朋友們都能懂得享受打球的樂趣,而不是深刻感受到為國爭光的壓力,大人們也能成為陪著孩子享受童年的同伴,而非施加壓力的頂頭上司。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