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載於 Yahoo!奇摩運動網 2009/9/7
2003年牛象總冠軍戰,是中職季後賽史上最慘烈的戰役之一。除了牛隊總教練陳威成與裁判發生衝突遭驅逐出場之外,最後兩戰都是以再見安打分出勝負,更是令球迷津津樂道。而這兩位擊出再見安打的球員,一位是早已離開職棒圈的蔡豐安,另一位就是剛被興農牛隊放進讓渡名單的曾華偉。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原刊載於 新新聞周刊 1174期 2009/9/2

溫哥華的八月,一如以往的吹著徐徐的微風。八月十七日夜晚,郭勝安踏著沉穩的步伐,從三城風塵惡魔隊的牛棚內,一步步走上Nat Bailey球場的投手丘。郭勝安面對的是當晚已被前任投手Wes Musick壓制四局的溫哥華打者。加人隊打者們早已磨刀霍霍,無不期待趁Musick下場之際,讓這位來自亞洲的小伙子嘗嘗美式棒球的威力。

比賽在溫哥華加人隊的地盤,現場爆滿觀眾五千多人,郭勝安於五局登板,投手丘上的他散發出一股霸氣。一顆顆高達九十英哩的速球,飛進捕手手套時,發出渾厚的響聲,再加上他絕佳的流暢感和節奏感,在接下來的比賽中頻頻壓制住溫哥華的打者。

當晚郭勝安主投五局,只被打出三支安打,拿下睽違近一個月的勝投。賽後郭勝安在接受隊友的慶賀後,快速走進休息室,使我來不及在球場邊馬上對他說聲恭喜。熱心的風塵惡魔隊員們隨即通知郭勝安,說「有一票和你說同樣語言的球迷」在休息室外等你。

郭勝安一如所有小聯盟球員,對和他講同樣語言的我們,展現出良好的親和力,對我們簽名與拍照的請求都很樂意接受。當時已經是深夜十點多,再加上是星期一的夜晚,眾人因一整天上班而略感疲倦,更何況是在球場上演出精采好球的郭勝安,但當我們講出「吃宵夜」、「台灣小吃」、「萬巒豬腳」等詞彙時,疲倦頓時從郭勝安的眼中消失無蹤。

他像個大孩子一樣的問我們:「真的嗎?現在這麼晚還有嗎?」

就算郭勝安在球場上意氣風發,面對打者時展現出十足的霸氣,並擁有敢於用直球和打者對決的勇氣,但當面對久久不見的家鄉美食時,球場巨人郭勝安也得向它俯首稱臣。

餐廳菜單上琳琅滿目的台灣小吃,一時困擾著郭勝安。和其他在海外的遊子一樣,已經離家快半年的他真不知道該吃哪一樣才好,因為每一樣食物都代表著家鄉的味道。

席間,從郭勝安的談話中可以發現年僅23歲的他,表現出的成熟度與談話間的邏輯,早已超過和他年紀相仿的同輩。想必經過兩次傷痛的陰霾與兩年小聯盟的歷練,加速的讓這位來自台南的大男孩蛻變成為一名身經百戰的職業投手。

問他來到美國最大的收穫是什麼?郭勝安毫不猶豫的說:「用直球與打者正面對決的膽識吧!」

「如果在小聯盟都不敢和打者對決,那還憑什麼上大聯盟?」郭勝安繼續說著他在小聯盟所學到的觀念。這短短幾句話,也許是所有球迷都了解的基本知識,但說明了就一位職業投手來說,敢和打者正面對決,需要莫大的勇氣與心理建設。

隔日郭勝安隨著球隊離開溫哥華,回到位於華盛頓州東南部的三城市,就在八月二十二日,郭勝安再次出場,先發五局只掉一分的優質表現,讓他在一周內拿下兩勝,堪稱今年旅美投手之最。小聯盟的球季將在九月初結束,屆時郭勝安將會回到台灣繼續未完成的學業,直到明年春天再度赴美,繼續為尋夢之路打拚。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原刊載於印刻文學生活誌 73期 2009/9/1

說不清一件事的來龍去脈時,我們就會含糊地表示一切是因緣際會,或者更含糊地說成是緣。「所以我竟然會開始讀起在本地知名度不算特別突出的奧田英朗,一定也就是緣份使然吧!」我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午後,如此這般浪漫的想像著。


好啦其實外頭根本不算風雨交加,不過是淅瀝瀝下著間歇性陣雨,沒來由地扯到什麼緣份之類的廢話,也不是因為本人生性爛漫天真,倒純粹只是因為記憶有黑洞的我怎麼也想不起來第一次讀他是什麼時候又是在哪兒發現他的。總之回過神來的時候,家裡已經堆積了一疊奧田英朗,譬如:名字叫做一郎的男人,竟然會把寶貝兒子取名成輩份無差別的二郎,然後又以這兩人為主發展出《東京大夜逃》與《南方大作戰》,我想就算不明說,大概任誰也猜測得到以上不會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刻板故事,反而是通篇惡搞。


以心理醫生伊良部作為靈魂人物的《變態怪醫Dr.伊良部》系列,則毫不意外的是另一套主角保證行事乖張、絕不走正途的惡搞小說。收在直木賞得獎作品《尖端恐懼》的〈三壘手〉,描述的是球員的困境。三壘手因為隊友的無心取笑,加上新進帥哥球員來勢洶匈,竟然就變得再不懂傳球了,不管怎麼投都是離譜的暴投,只好佯裝肩膀受傷,盡量能不上場就不上場,免得失準一事曝光。《鎮長選舉》集子裡的〈球團老闆〉,說的則是同時擁有主流媒體與人氣球團(換言之真是有錢的要命)、超級不可一世的大老闆竟莫名地開始怕黑怕死畏光又失眠,好不容易拉下臉去找醫生,「失眠可說是老人憂鬱症最早期的症狀呢。」卻被伊良部這樣說啦,還不打算認老的球團老闆當然氣死了!然而聯盟合併的主張(影射2004年日本職棒太平洋聯盟近鐵隊與歐力士隊合併事件)受到外界曲解,壓力龐大無處抒發,「難道說人在精神衰弱的時候,甚至會想要倚靠白痴嗎?」結果還是只能回頭求助於沒禮貌又不按牌理出牌的變態怪醫伊良部。


就這樣,不知不覺已讀完近半打的奧田英朗。不過我真是直到前陣子讀過了寫實推理的長篇鉅著《邪魔》,而且是因為書末附文〈關於奧田英朗的寫作基因〉對於奧田英朗寫作生涯的詳盡介紹,才恍然明白為什麼《變態怪醫Dr.伊良部》系列總共十來則短篇小說,數量其實說多不多吧,但其中以職業棒球為背景的故事即佔去兩篇,比例不可謂不高。真是這才覺悟,原來是因為奧田英朗本來就是超級棒球迷嘛!


曾於作品中提及棒球或寫到棒球的日本作家不在少數,好比在台灣受歡迎程度第一名的村上春樹就曾不止一次,喔不,說不止一次太保守了,不止十次才比較接近。村上春樹就曾經不止十次在各項隨筆作品裡提到自己到球場觀看棒球比賽的體驗,於是書迷大抵都曉得村上不但愛跑馬拉松,也喜歡神宮球場與養樂多燕子隊。甚者,村上春樹寫作的開端《聽風的歌》不就是在神宮球場外野看球時忽然的福至心靈,想到「來寫吧」,就這麼一舉寫出了三十年不墜的村上世界麼。


但我要說的倒不是棒球之於小說家有啥神奇魔力,卻是對於全亞洲恐怕也真只有日本才有的運動文化的羨慕。


即使本地最引以自豪的棒球已在國際賽場上灰頭土臉地慘敗多次,昔日棒球王國的光輝早已不再復見也殘酷的成為事實,竟然我還是三不五時會聽到有人把棒球喊成國球,「天啊你是頭殼壞掉嗎!」然後忍不住這樣想。這麼說,不是我嫌棄戰績或失望什麼,而是從日本作家對於棒球題材的創作之豐富積極,相對地本地棒球相關文學作品卻付之闕如,可以想見日本才是真的做到了體育紮根,棒球與看棒球這件事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經是一般日本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了吧,於是村上春樹很自然地就把下筆當時燕子隊的戰績寫進文中,因為那的確就是他平常會做會關心的事情。


反觀本地,會以為棒球是國球的本地,好似村上那樣會將棒球融於生活的創作卻是打著燈籠也找不到,為什麼呢?就是棒球這項運動從未真正成為一種風氣吧,不是國民休閒活動之不可或缺。不是不可或缺的意思就是沒有也沒關係。於是好不容易有部棒球相關影片《野球孩子》卻得不到戲院的普遍支持,願意放映的廳數居然只有五(不久前的一則新聞),說真的也就不是那麼令人意外了。


附帶一提,奧田英朗的小說中文版迄今已出版近十冊,棒球隨筆作品《棒球之國》卻始終未聞樓梯響。「不就是又一次印證了本地對棒球的信心缺乏?」我小人之心地揣測。不過我還真是頗好奇奧田英朗的棒球經呀,據說他為了搜集資料,還曾經跋涉來台看球!「大綱與主題是其次,細節才是重點,」奧田英朗說:「我想寫出人類在一些小事上透露的真實,所以才會寫出一個故事。」是這麼可愛的阿伯,難道你不會想多知道一點他的腦袋裡究竟在想啥嗎?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原刊載於 新新聞周刊 1173期 2009/8/26

中華隊在本屆世界青少棒賽未能闖進四強,雖然在接下來的比賽中力爭上游,最後以「落選最高票」的第五名鞠躬謝幕,但是這樣的成績可能會令不少關心他們的球迷感到些許遺憾。尤其是預賽有好幾場比賽攻下十多分卻依然落敗,八強戰對美國從八比○領先打到最後被逆轉,都讓人覺得十分可惜。


然而,從學生運動的本質來思考,這樣的比賽過程,對球技與經驗都還在摸索階段的十幾歲小朋友來說,其實是相當正常且正面的示範。因為技術的不成熟而導致表現的不穩定,恰巧為這群還在棒球金字塔低層攀爬的小球員們提供了最珍貴的教材,如果他們能從詭譎多變且意外不斷的挫折中,體會出棒球運動的奧妙、團隊合作的重要甚至運動精神的可貴,這幾場在外人眼中「輸得令人無法置信」的比賽,或許可能成為他們的棒球生涯中,一個深具啟蒙意義的轉捩點也說不定!


當然,最重要的是,這群背負著「主場球隊」壓力的小將,千萬不可重蹈以往台灣三級棒球隊「沒有奪冠就是失敗」的覆轍,如果帶著這樣的莫名壓力繃緊神經出賽,萬一教練們又和部份中華隊教練一樣兇巴巴的動不動就疾言厲色痛罵球員,那麼這次比賽未能打進四強的事實,不但不能成為激勵他們精益求精的試金石,反而會成為阻礙他們昂首闊步再出發的絆腳石!


幸好,至少從電視轉播的畫面上看來,這群小朋友的信心並沒有被一連串的失敗所擊垮,雖然投手們的表現在任何選手都必然會有的壓力束縛下嚴重失常,但是從休息區傳來的訊息是大家仍然保持著高昂的鬥志,為隊友們加油吶喊的亢奮情緒也未曾稍歇,還有,教練們的神情雖然依舊嚴肅,不過最起碼沒有看到他們像某些中華隊教練一般當眾扳起臉孔斥責球員。


換言之,鏡頭前的這支中華隊,就算還沒有辦法達到「享受棒球」的境界,最低限度似乎也沒有被「冠軍緊箍咒」綁得透不過氣來,對一支在台灣主辦的世界級青少棒賽中成績不是很頂尖的中華隊來說,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


這支中華隊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陣中有兩位來自八八水患嚴重災區那瑪夏鄉的小朋友,而他們樂觀向上的優異表現也早就被各界傳為美談。或許是他倆勇敢堅韌的生命力感染了全隊吧,畢竟連家逢巨變的戰友都能擦乾眼淚,用開朗活潑的心情奮勇作戰了,球場上的一點小挫敗又算得了什麼?不如開開心心的以穿著中華隊的球衣為榮,歡歡喜喜的參與這場以球會友的棒球盛宴吧!


中華隊總教練黃武雄說得好:「球員盡力了,棒球就是這樣!」畢竟,這不過是一場學生級的夏日嘉年華罷了,老實說,如果比賽不是由台灣主辦,國內媒體還會這麼重視嗎?第一名與第五名的差距,真有那麼重要嗎?有沒有交到更多好朋友、有沒有學到更多比賽經驗、有沒有體會出更多棒球樂趣,才是這趟台中之旅最寶貴無價的收穫!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原刊載於 新新聞周刊 1172期 2009/8/19

莫拉克風災重創南台灣,政府在兵荒馬亂了七天之後,終於因為發覺災情嚴重而決定召開臨時國安會議,中職也終於開始探討是否需要停賽的議題。而兄弟象隊「恰恰」彭政閔、La New熊隊林智勝,均表達希望中職例行賽可以暫停的想法,盡一己之力幫災區民眾做更多的事,興農牛隊總教練徐生明也表示南部球迷此時沒有心情看球,應該停賽一周。

然而中職聯盟秘書長李文彬卻表示這次災區集中在南台灣,與九二一震災不同,並非全國性的傷害,社會並不能就此停擺,所以球員也該堅守自己的職責,中職不需因此停賽。

社會的確不該停擺,但是將九二一震災拿來與此次風災相比的秘書長,似乎忘記中職四支隊伍中就有兩支是南部球團,許多球員也是南部鄉親,他們的親友、甚至自己的家園就是風災的受災戶,例如興農牛隊林益全、兄弟象隊汪竣泰,兩人老家都泡在水中,La New熊隊的許文雄與石志偉,因為擔心受困家鄉的親人,影響了練球的心情,對於這些球員,處於決策高層的中華職棒聯盟為球員做了什麼?

時間往前追溯,八月八日北部縣市逐漸放晴,南部縣市仍處於狂風暴雨之中,但為了當天在台北開打的比賽,兩支分別位於台南及高雄的隊伍統一獅與La New熊隊,必須冒著生命危險北上比賽,不只熊隊總教練洪一中認為聯盟的作法太過死板沒有彈性,連球員也反映南部家鄉正遭逢重創,自己卻要冒險前往北部打球,心中百感交集。

「一切依法行政」的說法已經失去說服力,尤其當時政府忽視南部的災情嚴重程度導致傷亡擴大,中職聯盟秘書長「非全國性災害」的一席話,似乎正呼應了人民抨擊中央政府高層「從台北看天下」,所以救災態度如此消極的聲音。

馬總統召開臨時國安會議,面臨「救援黃金時間已過」的責難,中華職棒聯盟討論是否停賽,同樣讓人感到最佳時機已過,雖然最後定調「專業的救災讓專業的人員去做」,職棒球員將堅守崗位繼續打球,受災選手則由各隊個案處理,但擁有號召力的中華職棒其實可以做得更多!

除了由球團、球員工會發起的募捐活動之外,聯盟更該主動整合中職資源,或許舉辦中職義演賽、或許規劃災區行程,讓球星發揮撫慰災民的心靈力量,都是中職可以採取的積極作為,也都比「好好打球就是盡到社會責任」的態度更具有正面意義。

莫拉克風災是不分南北、不分本島離島的全國性災痛,也是政府與國人都該記取的教訓,而身為具有決策權力的高層,理當擁有積極處理問題的能耐與擔當,小自中職聯盟,大至台灣政府,都該有所自覺與反省,倘若連這樣的職責都承擔不起,或許「讓賢」就是你們最後所能做的,造福眾人之事了!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原刊載於 新新聞周刊 1171期 2009/8/12

壓力是什麼?好像很具體,但要清楚描述卻又非常困難,但難歸難,拿壓力來當作表現失常的理由,又變得輕而易舉。

台灣人欠缺熱帶地區人民那種天性樂觀的態度,理應很習慣面對壓力,例如:屬於島國亟欲突破被封鎖欺凌的那種壓力;屬於長期陷入無解循環的藍綠對抗那種壓力;以及你我都度過且無論怎麼都走不出的升學主義壓力。當然啦,最愛把「壓力很大」放在嘴邊的棒球圈人士,就像娛樂圈那些涉毒藝人談及為何吸毒時總是自訴「壓力很大」般,成為全台灣最愛把壓力當藉口的兩大族群,就像路邊小草,想引用就引用,隨性的很!

所以,台灣人超習慣陷於壓力境地,但在壓力面前卻又常常低頭。

剛結束不久的亞錦賽,因為有中國隊參賽,咱們中華隊自然而然背上不能輸給對岸的沈重壓力,即便對岸只派出單一球隊應戰,對自己似乎信心缺缺,幸虧最終我們以高比分猛K對方取得勝利,壓力頓時解放,對日韓的勝負似乎也不那重要了。

在出戰中國對前夕,中職的精神領袖恰恰曾表示:「整體來說,對中國不能敗的壓力部分來自球迷,部分來自政府對體育缺乏重視。」這番話說的很詭異,扭曲了自己打球的態度,也是對球迷的錯誤認知,扯上政府也是莫名其妙的觀點。

球迷是什麼?如果只單純當作在看台上敲打加油棒的那群人,你就開始犯錯了!

球迷,其實是你一生追求棒球榮光、一路在你背後敦促你的動力,也是你打球的「績效」表現。球迷是運動的客戶群,因為客戶支持才有票房以及掌聲,而球迷當然希望你打得好,這樣才能滿足他們看球的慾望,球員打球的目的是為了滿足球迷,以及滿足自己的荷包!而這群球迷非單純因為與你同文同種而支持你,戰績才是最重要的依據,否則你叫中華男子足球隊去比賽,看看會有多少球迷跟隨吧!

而中華棒球這個符號,自從在「威廉波特」揚威立萬後,就變成了台灣人集體吸食的安非他命!誰當上棒球國手,就一定被檢驗與被期待著,英雄的勝出或許可推理出一堆原因,但不被壓力打垮,絕對是不變的關鍵因素,更重要是:不能將壓力與球迷劃上等號!

恰恰沒有弄清楚壓力本身就是競賽的元素之一,參與任何比賽,既然入選代表隊,就負有奪標任務,如果註定墊底或鐵定奪冠,演出如此無趣的戲碼,當然也就不會有任何壓力,球迷也不會有什麼期待….而,你若是運動選手且不被期待,還玩得下去嗎?

成為一個優異的運動者,特別是棒球這個圈子的,你要學會善待壓力,甚至快樂的面對它。有本事就找出壓力源,否則根本不要理會壓力,切勿聽到這兩個字就開始追究責任、東拉西扯,運動員只需做好為奪標而做的訓練,一切就為了奪冠而出發。那些「志在參加」、「雖敗猶榮」的安慰之詞,是政客們的專利,運動員的恥辱!

彭政閔又表示:「沒有人可以改變球迷的想法,如果他們提供的意見是對的,身為球員當然會選擇聆聽,但如果是錯的,就當作訓練EQ。」這句話出現在同一個新聞裡,雖前後矛盾,但說對了還是要給予掌聲的!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原刊載於 新新聞周刊 1170期 2009/8/5

溫哥華加人隊(Vancouver Canadians)是加拿大唯一的小聯盟球隊,然而身處於冰球狂熱的城市,溫哥華當地人們對職業棒球的重視程度,遠低於職業冰球隊。

為了找回溫哥華人對棒球的熱情,加人隊的新東家選擇了與前任老闆完全不同的經營方式。首先,有別於前任東家與市政府採每年簽約的方式,新老闆向市政府租下Nat Bailey球場達30年之久。加人隊的球場營運經理J.C. Fraser表示:「從前球場內許多的維修都是以應急為主,非到必要的時刻,絕不修理,誰知道我們明年還會不會在這裡比賽。現在則完全不一樣,每件維修或保養都是為了未來5年、10年甚至30年,因為我們知道,這球場將是我們未來30年的家。」

有了30年的經營權,加人隊就像遊子找到安穩的家一樣,大刀闊斧的改善球場內的設施。也由於如此,將近60年的老球場因為經營者態度的改變而煥然一新,從外觀來看,完全看不出球場已歷經近60年的風霜。

除了硬體設施的提升,新球團在行銷方面也採取不同的策略。「接近群眾」成為加人隊的首要目標。團體票務經理Spiro Khouri說:「我們積極參與社區內的棒球活動,讓球團與社區之間沒有距離。我們的目標是讓所有大溫哥華區(Greater Vancouver)內的居民對球團產生認同感,乃至於增加往後他們到球場來看球的欲望。」

如此一來,球團的票務系統成為革新的關鍵,Khouri說:「我們捨棄了一般職業球團普遍使用的語音系統,只要球迷打電話進來,一定會有專人馬上為他們服務,這是我們更貼近群眾的另一個方法。我們讓買票的球迷知道我們的名字,我們就像是他們的鄰居一樣,他們就會更想要進場看球。」

而在鎖定消費族群方面,加人隊過去的策略是讓球場成為青年男女交際應酬的場所,新的經營者則是讓球場成為假日家庭聚會的休閒去處。走進家庭、走入社區,讓職業棒球披上健康、清新的外衣,使得大人小孩們對球場與球隊產生好感,自然願意走進球場。

為了讓看球的體驗更加多元化,球團每個月於特定場次的賽後施放長達30分鐘的煙火秀。這對缺乏娛樂活動的溫哥華民眾來說,成為入場看球的另類賣點。由於溫哥華是個多元文化的社會,加人隊同時也會舉辦一些特別活動,來吸引當地不同族群的民眾,如「日本文化之夜」(Japanese Heritage Night)等。

最後在散場時,球團的一級主管都會站在出口處與民眾握手,並向球迷說聲:「謝謝,晚安,歡迎再度光臨!」球團總經理Andrew Seymour表示:「這是我們能為球迷做的事,如果他們對球場有美好的回憶,下次一定會再回來。」如此貼心的服務,讓入場的球迷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至於加人隊新老闆的策略是否有效?根據票房顯示,今年加人隊的平均票房比去年同期多出近1000人次,這對只能容納5000人的老球場來說是相當不容易的,如果再加上球迷們在場內的消費,數字將更加可觀。所以誰說小市場球隊沒有辦法獲利?只要經營者有心,小市場也能大獲利。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日棒球夢探討系列(十一)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原刊載於Yahoo運動新聞網 2009/7/31 

上一篇提到有關年輕球員是否該留在中職磨練,還是有機會就要先出國試試,其實除了中職的農場制度讓人不敢苟同之外,最大的癥結還是在自由球員制度。

相信很多球迷都有在每年的年底12月31日跟著許多朋友一起到市中心倒數的經驗,其實在大家高喊「5、4、3、2、1....新年快樂」的同時,所有的中職球員,除了簽下複數年約的選手以外,在跨入新年的那一瞬間,全部都已成為自由球員。因為CPBL的合約幾乎都是一年一簽,只要新的一年還沒和母隊完成續約,大家都是自由球員,但問題來了,這些球員真的自由嗎?在國內自由嗎?還是要出國才能自由?

先談出國部份,這幾年旅外風潮興盛,人人都抱有出國挑戰的夢想,因此新人簽約時常會加註旅外條款,其實不過就是有個未來能讓母隊願意放人的交換條件,但事實上根本是多此一舉,只要過了年底,就可以大大方方的出國簽約,母隊根本攔不住你,只是一旦幹出這檔兒事,不但是擺明跟母隊撕破臉,以後大概也別想回中職混了,而且許多球員跟母隊也保持相當不錯的關係,所以大家不好意思也沒人膽敢挑戰中職的權威。而且這對母隊會有多傷?如果簽下一個超級新人,簽約金可能給個五、六百萬,結果打了一兩年就被美、日挖走,這白付的簽約金不就是當了冤大頭嗎?但只要有合理的自由球制度,就可以創造出勞資雙贏的局面。

至於在國內就更不可能,除非母隊大方的放人,不然不可能有人轉檯到別隊去,雖然球員在合約的精神上站得住腳,但偉大的領隊會議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大家為了彼此的和諧,都有默契不會惡意挖角,連「讓渡名單」都成了剷除異己的手段,球員各個幾乎等同簽下終身約,球員單方面當然更不敢挑戰中職高層的神經。

目前MLB的新人必須在大聯盟待滿六年,日職則是在一軍的年資必須滿九年才有資格成為自由球員,也就是說母隊可以好好的享用這六到九年的時間,這段期間沒人可以帶走他們,除非用交易的方式。而近幾年日職選手提早赴美的例子愈來愈多,還好日職高層腦筋也動的的很快,搭配著用「入札制度」來彌補損失,對於被青睞的選手,開放讓MLB球團來公開競標,雖然必須被迫提早讓出選手,但卻可獲得一筆不小的入札金,雙方各取所需,反正這些明星選手遲早會走,還不如換一大筆錢繼續培養新秀,以免讓球團人財兩失。

現在台灣已經有倪福德的例子,以後還會不會有中職球員受到國外的青睞?一定會有,但球團要怎麼放?是要根據旅外條款,高高興興的含淚恭喜他嫁入豪門,還是堅持大門深鎖,完全不鳥國外球團,但最後卻出現了一個很有guts的球員,光明正大的簽了約,然後循著類似14年前的野茂英雄赴美,一去不回頭,以上兩種結局其實結果一樣,球團人財兩失,甚麼都撈不到,堅持不搞自由球員制度或是類似日職入札制度的中職,在棒球全球化的浪潮下,只會加深自己被邊緣化的程度。

但部分中職的高層們卻始終視自由球員制度如洪水猛獸,因為自由球員制度一旦上路,一些不願花錢的球團害怕未來戰力流失,以後只能在後段班打轉,但小市場球隊本來就是要靠農場制度來維持戰力,但這些球隊又不願意花錢培養真正的二軍,因此把中職搞得不上不下,職棒市場的產值在台灣也始終難以再向上突破。

但領隊會議大權在握,誰也無法影響他們,他們又振振有詞地抱怨已虧了二十年,媒體再多講兩句,他們搞不好又要以「解散」相逼,我們能奈他們何?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文刊載於 Yahoo!奇摩運動網 2009/7/30
很多人納悶:為什麼這次亞洲棒球錦標賽只能用聽的,卻沒有電視轉播?

unhittab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